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2023-10-23 14:40:00 来源:经济日报

协同发展战略实施9年多来,京津冀地区技术、资金流动日益频繁,人员、资源往来愈加密切,发展力量不断汇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三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互通有无、转移承接、错位发展,共同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京津冀区位优势显著。京津冀三地落实中央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协同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聚拢要素联合攻关

在漫天彩云映衬下,地跨京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更显生机与活力。伴随着现代商贸物流、航空科创和生命健康等产业体系的规划筹建,以及诸多大型龙头项目的导入培育,越来越多投资人正将目光和资源转向这里。

金秋时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吉诺卫创新疫苗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现场,生产车间、质检中心、动力中心等5栋建筑物全部完成主体封顶,300余名工人正有序进行外墙施工和内部装修等。

“一期项目计划年底竣工,投产运行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吉诺卫(廊坊临空自贸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希良说,廊坊临空经济区聚焦生命健康产业链的发展定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这里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吉诺卫是一家专注创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的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在北京丰台中关村总部,目前已建立起五大创新疫苗技术平台,实现对疫苗研发关键要素的全链条覆盖。

“我们的研发团队就在北京,离廊坊很近,能以最快速度把最新研发成果在生产基地落地转化,实现产业化。我们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王希良说。

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1+1+1=3”,而是聚拢要素、联合攻关,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一直以来,廊坊临空经济区充分发挥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政策叠加红利和体制机制的先行先试优势,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加强与京津区域的产业协同,联合开展制度创新、资源导入等,逐步做大做强航空科技、航空物流、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围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在承接产业转移领域开展全方位对接,并主动与京津优质企业进行双向交流,为企业提供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服务,吸引更多京津资源落地投产。”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党工委委员岳岩说,目前,廊坊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注册企业已突破3664家。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河北保定市莲池区围绕“2+1”主导产业体系,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信息智能两大主导产业延链强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方式,将“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促进京津资金的充分使用。今年以来,莲池区赴京津或接待京津客商来访30余批次,包括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川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接洽谈项目29个,其中有12项达成合作意向,拟签订框架协议,投资金额达39.73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不断加速,京津冀地区技术、资金流动日益频繁,人员、资源往来日益密切。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由3176项增长至5881项,成交额由71.2亿元增长至356.9亿元。

位于天津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中冶迈克(天津)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新厂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公司从签订协议到竣工即投产,仅用1年8个月时间。

中冶迈克享受到的服务并不是特例。如何让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打造的“类中关村”服务模式和产业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着力打造“一中心、三平台”,其中,综合服务中心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60多项行政许可业务,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提供资源信息,连接校企合作,科技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今年,天津市实施“十项行动”,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居于首位,并在高新企业资质互认、子女教育、职工落户等方面实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河北不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源、人员流动,吸引了大量京津商户入驻。

30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内,各档口肉类、海鲜琳琅满目;在冷库门口,往返全国各地的冷链运输车辆络绎不绝……2019年落户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的河北天环现代商贸智慧物流广场,目前年交易冷链食品规模已达200万吨,吸引了来自北京的几百家冻品商户。

“这里冷库租赁费用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我租了2000平方米,经营范围也在鸡鸭产品基础上,增加了面点、水产品、进口猪副产品等,展柜由1个增加到3个。”商户杨建勇从事冷冻产品经营已有20多年,2020年从北京西南郊某冻品市场转移到河北天环。他说,规模变大了,整体核算下来运营成本节省了一半,营业额增长了30%以上。

据悉,河北天环项目分4期建设,建成运营后,年产值可达14.6亿元,吸纳就业1.5万余人。“紧靠京津雄安,临近天津港、曹妃甸港,是我们选择文安的重要原因。”河北天环副总经理林卓藩说,项目已建成5个10万吨单体冷库,二期全部投产后,年交易量将实现翻番。目前,河北天环已与双汇、金锣等数百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和食品品牌代理商达成合作,入驻商户达700多家,70%以上来自北京。厂区内有126家物流公司,每天400余辆冷链货车进出穿梭,拥有运输线路200多条。

“我们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通过强化项目审批、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举措,全面打造服务京津冀、带动周边发展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基地。”廊坊市文安县发改局副局长康义水说,目前文安已先后规划建设了以天环冷链物流、人卫社智慧仓储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物流产业项目,总投资规模达65.94亿元,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一体化运作水平持续提升。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河北不断引导企业完善人才引育政策,积极鼓励县域企业在京津等人才密集城市设立人才飞地、离岸研发中心,深化人才交流、技术对接、科技咨询等活动,推动人才工作与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合。

河北尚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敬亮告诉记者,该公司自2021年引进了北京理工大学李向梅教授团队,对“高效阻燃体系、阻燃剂及其复合材料”等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部完成转化。

近年来,石家庄市元氏县等地积极吸引高端人才入驻,推动人才振兴。元氏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邀请京津人才组成科技特派团,加入县域发展大局,激发企业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应用、高端科技型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潜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更多红利惠及民生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指向,正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不断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经过京雄两地的共同努力,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开学迎新,雄安宣武医院项目竣工交付,预计年内开诊运营。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共同签署《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未来将不断增强京津冀三地联动,推动区域教育总体布局更加优化。

全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京津冀公共卫生领域全面合作蹄疾步稳。“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现院区占地6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床位1000张,年门诊量63万余人次。目前,医院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三级儿童专科医院,2022年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说。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将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驱动力,辐射带动区域儿科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将建成立足河北、辐射华北的高水平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和儿童健康医疗事业新高地。

据了解,截至目前,保定市莲池区已落地京津项目22项,其中包括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中国古动物馆等总投资151.7亿元的15个在建项目,以及京东集团数字经济项目等总投资21.28亿元的7个已竣工项目。

天津市武清区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初步形成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双高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合作共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为方向,携手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教育、医疗、养老、审批等领域合作,“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扎实开展;联合北京通州、大兴、朝阳及河北廊坊等8区(市)共建“区域通办”平台,全力打造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合作新模式,24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区域市场一体化改革、打造跨区域快速客运走廊、推进跨区域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认等多项改革举措逐步推进,推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协同向要素市场、区域市场一体化延伸。

下一步,武清区将以高标准高水平谋划建设京津产业新城为统领,紧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持续推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环境联防联治和“通武廊”改革试验,推进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以及以高端时尚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联动发展,主动服务大局、融入大局,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顾 阳 韩秉志 周 琳 王胜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