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理财爆炸 员工追到身家都没了 月薪才三千 却不敢离职

2022-03-16 10:37:00 来源:时代财经

“从2月9日开始,陆续有人领不到钱了。”蔡明曾是福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员工,自从他购买的理财产品爆炸以来,他一直与同事和其他投资者保持联系。虽然他对最初的付款计划非常不满,但最近听到的消息让他更加害怕。

蔡明购买的理财产品不同于线下提供给普通人的产品。这是一个为员工搭建的在线财富管理平台。“2017年公司刚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我就买了,前期投入不多。虽然后来离职了,但还是继续加了几百万,放在里面滚动投资。”

“年化率8-10%左右,收益不错,能按期兑付。出于信任越买越多。”蔡明告诉时代财经,直到打雷前一刻,业务员还在推销理财产品,他和前东家还是很放心的。“去年10月份听说招行要贷款,才知道之前公司资金紧张,然后11月份理财的支付出现了问题。”

过去几年,市场仍处于上升周期。房企热衷于通过杠杆快速扩张规模。通过理财产品筹集资金是他们常用的方式之一。于是,很多房企都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平台,很多投资者都是自己的员工、员工、亲戚、业主。

时代财经从不同投资者处了解到,他们认购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在8-12%之间,而市面上的常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不到5%。此外,随着房地产企业稳定经营的预期,理财产品的投资金额从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个别房地产企业设置了内部额度指标,部分员工不得不拉拢亲朋好友甚至借钱理财。

一些房企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掩盖负债,利用理财产品将资金以真实债务或合资企业表外负债的形式投资于房地产项目,风险较大,但具有隐蔽性。在行情好的时候,投资者尤其可以通过这种走钢丝的理财方式获得可观的收益。然而,2021年下半年,部分房企已经陆续陷入流动性危机,内部财务管理接连爆仓。

“直到爆雷的那天都不敢相信”

“刚开始没打算买,后来领导来找我,说最近交了个40万的理财。我觉得利率很好,超过11%,我买它只是因为我想为部门解决任务。”购买了某TOP10房企理财产品的魏丽告诉时代财经,公司会在每个节点大力推广理财产品,给各部门领导一个指标。“如果部门当月认购额度为零,领导就没有当月工资。”

韦立在分析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全过程后,认为本质上是过于信任公司,“也是长时间各种洗脑造成的”。他说,公司里最常见的说法是“公司有14万员工,那么多供应商和业主,怎么能说会倒呢?”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9月是公司财富兑付危机加剧的月份。8月8日,部分投资者购买了未到期的理财产品,到公司处维权。随后危机迅速扩大,公司在多个城市的办公室被投资者封锁。虽然在之前的几个月里,魏力偶尔会听到供应商讨债、业主维权的消息,但因为相信公司经营稳定,理财产品承诺刚性兑付,他总觉得自己买的理财产品不可能有问题。“我记得业务员说‘保本’这个词不能体现在理财骗局里

“直到打雷,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2021年9月的一个深夜,魏丽接到紧急通知,“有维权团体准备攻击公司,要我们第二天在家办公”。

兑付危机过后,韦立庆幸自己在家人的劝阻下没有投入太多资金。“我本来准备了100万,幸好没有全部投入。但是很多同事都是用自己所有的钱买了巨额理财。有人买了一两百万,400万也听说过。现在不敢离职,月薪3033,处于非常崩溃的境地。我害怕如果我把这笔钱留下,就更难再要回来了。至少我留在公司还能找到领导和领导。

根据房地产融资公司2021年12月31日公布的兑付方案,其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2月每月向每位投资者支付本金0.8万元,共计2.4万元。剩余本金不足24000元的,用剩余本金支付。2022年3月及以后的兑换计划将于3月下旬公布。

“已经完成24000元的付款,已经到账,但是还没有表示下一步的付款计划。”李伟已经对公司完全失去了信心,不在乎自己对方案是否有“议价能力”,只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本金。

“最怕兑付方案只为拖延时间”

与伟力相比,手握数百万理财产品的蔡明最近陷入了更焦虑的状态。

蔡明提供的赎回计划显示,该房地产公司的母公司向投资者提供了延期计划和实物资产赎回。其中,2021年12月1日及含12月1日到期的投资项目,本金兑付方案为到期当月偿还10%,第7至12个月每月偿还15%,第12个月结清本金。利息也是7-12月支付;实物资产赎回计划提供的实物资产包括房屋、公寓、写字楼、商铺、车位等。赎回金额可用于扣除实物资产的全部或部分最终付款。

“因为我有一大笔钱,我想过转换成固定资产,但是我给的产品位置很差。而且有个朋友选择到了房子,因为付款金额不够,交了首付。最后网上签不了房。我认为风险太大了。”蔡明说,赎回危机发生后,客服给他打了三次电话。“但是诚意不够,延期方案又没有资产担保,所以两个方案我都没选,后来被迫默认了延期方案。

尽管对强制执行兑付方案十分不满,但看到部分本金重归口袋的那一刻,蔡明多少有一丝慰藉,但由于前司整体出现财务紧张,长达一年的兑付期限充满不确定性,他依然感到不踏实,在拿到10%本金不久后,最让他最惶恐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与在职同事及其他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蔡明获知“从2月9日开始,已经陆陆续续有人收不到钱了”,他开始担心前司流动性进一步紧绷,将致使剩余的投资金额无法得到现金兑付。而近期从在职员工处听到的未来兑付方案的相关传言更是加深了他的焦虑。

时代财经通过与不同的投资者交流了解到,面对兑付方案时,投资者的普遍担忧是兑付周期越长,收回现金的不确定性越高,而由于许多投资者无法与房企及相关理财平台直接沟通或表达诉求,推高了他们对风险的预期。

购买了深圳一房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黄嘉涛告诉时代财经,目前相关兑付工作正在按照2021年11月22日公布的方案进行,但这是“公司单方面出的方案”,与前期沟通过程中管理层承诺的“一年内还清欠款和利息”不一致,他与其他投资者均无法接受,“而且公布方案后,就再也没有理会我们投资人的诉求了”。

“就怕拿到的是拖延时间的方案,最后血本无归”,另一位购买上述闽系房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