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稳定楼市有利于合理需求 政策“红线”仍在

2022-04-14 10:39: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12日,南京市六合区房地产交易管理中心确认,从当天起,外地户籍购房者可以在南京六合区限购一套住房。凭已婚家庭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等证明,可以到当地开具购房证明。也就是六合区正式调整了限购政策。

南京市溧水区也出台了同样的政策。至此,南京已有两个区对外地户籍开放购房资格。

4月11日,苏州也调整了限购限售政策。其中,二手房限售期限由5年改为3年。非本市户籍家庭在苏州、昆山、太仓申请购买首套住房时,社保(个税)由3年内连续24个月改为累计24个月。

在“一城一策”的思路下,近期多个城市调整了楼市政策。其中,以限购、限售为代表的“五限”政策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体现了政策对需求端的支持。

房地产“五限”是指限购、限贷、限售、限价、限商,是目前中国最严格的限购政策。“五限”的叠加也被认为是上一轮楼市调控的重要标志。分析人士认为,“五限”政策的调整反映了调控政策对需求从抑制到支持的微妙转变。但同时,为了防止市场过热,政策“红线”依然存在。

强二线城市出手

南京、苏州的楼市政策调整,是近期优化楼市环境努力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已有近70个城市发布稳定楼市新政。仅4月份以来,就有近10个城市出台了不同力度的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

从政策内容上看,主要表现在降低最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放购房补贴等方面。

其中,限购限售政策的调整是有先例的。3月底,福州已经出台了非五城区户籍(含港澳台)在福州五城区购房的政策。无需提供医疗社保或纳税证明或近两年落户即可在福州五城区购买一套144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

在限售政策方面,哈尔滨在3月底取消了主城区实行了近4年的限售政策,从而成为首个取消限售政策的省会城市。

在此之前,山东省济宁市取消了二手房“限售”的限制;青岛即墨区也将新房交易限售期由5年领证改为5年网签,二手房由5年改为2年。4月1日,衢州发布优化限购限售政策的通知,成为今年全国首个同时取消限购限售的城市。

“南京和苏州调整限购限售的意义在于,意味着对楼市限制性政策的调整已经延伸到强二线城市。”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前经历过类似调整的城市主要是郑州、哈尔滨、福州等二线或弱二线城市。

除了限购限售政策的调整,限贷政策也随着信贷政策的调整有所放松。最近,许多城市降低了最低首付比例,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郑州,兰州等城市取消了"认房认贷",这些都被认为是对贷款限制的合理化

有迹象表明,政策已经转向支持需求。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支持商品房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购房人的合理住房需求。此后,多个监管部门做出类似表态,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利好政策。

2022年,支持合理需求已经成为各地楼市政策的主旋律之一。其中,除了刚性需求,改善型需求也迎来利好。近期备受关注的鼓励老人投亲养老、取消“认房认贷”、放宽两三孩家庭限购等措施,都是为了支持改善型需求。

严跃进指出,中国仍处于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住房需求较为旺盛。但从需求分层来看,部分大城市已经进入改善型需求阶段。满足这些需求对稳定楼市意义重大。

从市场走势来看,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的生效尚需时日。

3月1日,郑州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从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改善住房市场供应、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推进安置房建设改造、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等五个方面出台19条稳定楼市措施。因为大力支持,郑州也被称为“首个降低改善型需求贷款门槛的城市”。

中国研究院指数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政策出台后,郑州新房看房量增加,尤其是核心优质项目出现好转。初步统计,3月周度成交规模有所提升。在2月基数较低的情况下,3月平均成交面积较2月增长50%左右,但与去年年中的水平相比,成交规模仍有一定距离。

此外,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2022年3月,郑州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27%,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06%。“政策显性化还需要时间。”陈文静说。

陈文静指出,调整“五限”政策,出台相关措施优化楼市环境,将是未来楼市调控的主要方向。然而,楼市的走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的形势下,市场的复苏节奏可能不会太快。

尽管如此,仍有可能面临政策调整。

能带来的市场过度反弹,已有警惕的声音出现。4月11日,《经济日报》刊文指出,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一些市场人士据此认为,学区房价格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文章表示,这种看法值得警惕。遏制学区房乱象,并不是权宜之计,需久久为功,防止炒作学区房之风卷土重来。

严跃进认为,这也反映出楼市政策仍然有“红线”存在。来自于学区房、高价地等重点领域的信号,都可能成为触发“红线”的警报。在合理需求逐渐释放、市场回暖的背景下,以鼓励需求为名,试图突破“红线”的行为仍将受到限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