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提升零售金融的数字化能力?

2022-01-25 10:38:00 来源:财经网

1月24日电 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谋求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路径。近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向中国银监局和银行保险机构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共包括总体要求、战略规划和组织流程建设、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数据能力建设、科技能力建设、风险防范、组织保障和监督管理七个部分。出台这一指导意见,是为了建设数字中国,充分发挥数字金融服务效能。中国银行业主导的金融结构决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将在整个数字金融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随即,消费者研究院认为,这一指导势必会加速银行、保险和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但数字化转型之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将数字化思维真正融入业务运营的方方面面,这是客户数字化之旅的深刻洞察和实践。2015年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第一年。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都加入了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探索之路。在短短67年的发展中,18家全国性银行中有9家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但从生产效益和预期效果来看,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大部分金融科技公司还需要银行内部输血才能生存。

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战略力度不够。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频繁的变动会明显波动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战略。二是数字思维的认知水平有限。“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商业思维已经固化。很多银行高管缺乏科技背景,缺乏数据治理、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对数字化转型战略关注有限。第三,客户洞察力弱。受制于体制机制的影响,产品设计和服务过程更难用数字化思维去迎接新时代、新变化;四是新旧数字系统匹配度低。虽然银行在IT技术上花了不少钱,但众所周知,2020年银行和保险机构的IT资金总额将超过2400亿元,但IT与数字化运营的融合度较低。即使引入先进的技术系统,也难以与现有的组织流程相匹配,导致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微不足道。

但拥有金融牌照、资本、科技能力和流量的公司,将凭借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在这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抢占先机。即刻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自2015年6月诞生以来,自然承载了数字化基因,不到7年时间,就成为非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一梯队。即时消费研究院试图从顶层战略设计、组织体系、数字文化、客户群体定位、数字能力、社会价值六个核心维度,来描述即时消费构建数字能力的价值实践。希望能给正在奋力探索数字化道路的从业者一些思考和启发。

一是从顶层战略设计来看,公司的股东结构要在数据、场景、资金等方面布局好,使公司能够长期发展,这决定了公司稳定发展和战略实力的关键因素。随即,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17年成立,专注于关键核心技术,致力于业务、流程和智能服务的数字化。此外,公司自成立以来,确立了自主研发的科技路线

第三,从客户定位来看,注册客户数立即超过1亿。为了让这些客户真正成为公司有价值的人,公司充分结合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多维数据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有价值的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和画像筛选。从现有的客户群,延伸到三四线城市,多为90后,为650万户征信户创造了信用记录,解决了银行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第四,从数字文化的角度来看,“简洁、拼读、速度”是公司数字文化的核心。在战略上,保持数字化发展的实力,管理层迎合市场的快速决策能力和核心团队的执行力才能充分发挥组织效能。但始终保持的危机感和创新感,是所在行业赋予的内涵,却沉淀为当下创业文化的精髓。

五是从数字化能力角度,注重数字化全闭环能力建设。由于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是衡量企业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科技自研能力建设方面有很多成果。公司的核心战略是提升科技自研能力,不仅实现了全业务链的数字化、智能化,还以开放平台的模式输出自身的数字技术服务,赋能其他有需要的金融机构。2021年底,我们立即消耗了一个1300多人的技术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7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605项,自主研发覆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和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900余套,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74项。凭借“开放场景科技”综合数字平台的战略加持,公司帮助超过200家金融机构,链接超过200个主流互联网消费场景,与超过100万商户合作。

第六,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以社会价值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河南水灾期间,公司及全体员工共捐款528万元。同时,打造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实施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截至2021年12月底,服务农村用户2787万,农村用户交易量3312亿元。通过安意华商城,优先采购农产品,助力乡村人才发展,提供N种课程,开放教师资源,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通过网上办理、电子合同、金融云、电子凭证、智能客服等。累计实现碳减排91.19万吨,相当于植树5066万株,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