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1.9万亿元“割肉” 加快处置不良贷款 盘活银行业信贷资源

2022-02-09 10:44: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日获悉,中国银行已连续两年处置不良资产超过3万亿元,2021年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2020年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2017年至2021年,中国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11.9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成效显著,处置力度加大、处置方式多样化、处置效率提高,不仅解决了银行信贷风险,“减轻了银行负担”,也为信贷增长提供了新空间,更好地将新增贷款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对于今年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和不良处置情况,分析人士判断,目前中国银行业存在不良资产反弹压力。稳定增长政策有望对冲这些反弹压力。预计银行业将综合运用传统和新型处置工具,多措并举减少不良资产,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

不良资产处置成效显著。

邮储银行研究员楼认为,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银行业加大了不良资产的认定和处置力度,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更加多元化。2020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受疫情影响小幅回升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下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相关措施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较2018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重回2017年初水平。

“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良贷款率也保持平稳下降,体现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显著效果。”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晨阳认为,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成效显著,处置力度加大、处置方式多样化、处置效率提高,既解决了银行信贷风险,减轻了银行负担,又为信贷增长腾出了新的空间,从而更好地将新增贷款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具有“一石多鸟”的效果。首先,可以减缓和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其次,可以为信贷增长创造新的空间,因为每处置一个单位的不良贷款就相当于腾出一个新的单位贷款空间,可以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处置不良资产,减少对银行经济资本的占用,可以提高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让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彭飞说。

银行业资产质量水平相对较好。

郑晨阳认为,目前银行业资产质量稳步提升,但不同机构之间存在差异。随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增强,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提高,经济主体的信用风险降低。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前瞻布局、结构调整、高效处置、金融科技赋能等方式,积极应对疫情期间资产质量下行压力。监管部门对资产质量的认定越来越明确,出台了多项鼓励金融机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利好政策,潜在风险占比不断降低。

“在此背景下,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银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不变,抗风险能力将持续增强。”郑晨阳承认,资产质量问题

银行将采取多种措施处理不良资产。

中国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继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支持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郑晨阳表示,今年不良资产反弹压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到期后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应延,新资产管理条例过渡期后财务管理中不规范不良资产的回归,部分房地产企业面临融资约束和需求不振,以及“双碳”目标下高碳企业的转型风险等。

对于今年的不良资产处置,光大证券研究院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亦丰认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弱化的三重压力,银行经营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原有的风险和历史包袱也将得到释放。在此形势下,预计今年银行业风险处置仍将保持一定强度,不良资产处置规模有望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

分析人士预计,银行业将综合运用传统和新型处置工具,采取多项措施减轻压力。

娄认为,银行业需要通过不良贷款清收、不良贷款核销、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区域和行业不良贷款防控压力比较大,需要妥善处理。

郑晨阳表示,银行业将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在符合监管部门规定和要求的情况下,采取“尽职调查”政策;不断完善催收机制,配备专业催收队伍,给予一定的激励和保障,提高催收效率;稳步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发行力度,提高资本市场运营能力;加快债转股风险资产处置,创新债转股业务模式,加强与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合作(AIC);积极尝试单户对公不良转账和个人不良批量转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