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魔咒”再现!超过70%亏损

2022-02-28 14:36:00 来源:中国基金报

“基金好交,不好做”的现象近两年再次出现。今年以来,随着a股的持续波动,新基金不仅面临发行和设立困难,而且去年同期已成立一年,由曲阳、冯波、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目前70%以上的产品都是亏损的,整体规模缩水近20%。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以来,在结构化行情下,板块轮动加速,市场波动剧烈,投资高点成立的爆款难度较大。为破解“爆款魔咒”,兼顾投资者的短期和长期利益,基金业应充分发挥买方投资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冰点下,做好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随行服务。

损失了超过70%的性能

爆款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结果相差超过33%

Wind数据显示,去年1-2月,主动股票型基金共发行25只,总规模80亿元(份额合并计算)。截至今年2月25日,这25只爆款基金成立一年左右的平均收益率为-10.47%。

其中7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其余18只产品仍处于亏损状态,占比72%,首末成绩相差超过33%。同期沪深300指数过去一年跌幅超过16%。

谈及爆发式基金业绩大分化的原因,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与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赵伟表示,2021年,板块分化特征更加鲜明,不同资产配置策略的公募基金产品业绩差异将尤为突出。“对港股、新能源、消费等热门板块的判断和选择,以及在大盘股和小盘股或者成长股和价值股之间的风格选择,都会对产品表现产生很大影响。”

米英基金研究所研究总监邹卓愚也认为,自去年3月回调结束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结构性行情,不同行业板块之间的收益差距非常大。“部分基金希望投资长期稳健增长,选择持有消费、医药、新能源等核心赛道;有的认为板块的表现会在疫情后期得到修复,所以我们选择将重仓配置到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运输等板块。”

邹卓宇表示,同一时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不同,导致持有股票的差异。在叠加的结构性行情下,行业轮动更快,更考验基金经理的选股和调仓能力,因此产品之间的业绩分化更大。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指出,震荡或下跌的市场更考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在这两年市场连续上涨的环境下,很难说净值的增长是来自于市场的贝塔还是轨道还是基金经理的阿尔法,但现在考验的时候到了。”

在市场部看来,从去年开始,市场风格的分化越来越明显,风格的轮换也在加速。尤其是今年以来,在低估值、稳增长和高景气、高增长的博弈中,资金流向加剧了市场波动,这也体现在基金经理的业绩分化上。

“当然,我们不能只根据一年的业绩来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毕竟,市场并不总是赢家。如果后续市场风格进一步切换,不排除暂时落后的基金产品可以迎头赶上。”他说。

北京某公募营销人士也认为,基金的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

“应该理性看待爆款基金的表现”,该人士表示。基金行业确实存在“赚钱容易做不好”的现象。市场高点融资容易,但有爆款的魔咒。高点建立的基金更难赚钱。但也要看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上述爆款基金仍有6%左右的超额收益,部分产品实现了逆市正收益,体现了公募主动管理和收购Alpha的能力。

从规模变化来看,赔钱的爆款基金也出现了整体规模缩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25只爆款基金累计总规模已从发行时的2668.53亿元降至2149.04亿元,减少519.49亿元,规模缩水近两成。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部分优秀基金实现广发均衡优化4.57%的正收益,总规模将从发行时的148.53亿元缩减至70.75亿元,规模缩水超过50%。而在发行期间引发2370亿元巨额资金认购、一年多亏损近20%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总规模从发行时的148.49亿元增至196.17亿元,逆市增加47.68亿元。

对此,上述大型公募基金市场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其实符合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和市场的一般规律:在投资者对后市相对悲观的情况下,收益在10%以下的产品赎回较多,大家普遍选择保本“安全”;而对于那些净值跌幅比较大,下跌速度比较快的产品,份额可能会保持不变或者有所增加,这主要是投资者逆势加仓的心理。

赵薇认为,一般来说,大部分都有优秀的长期表现。

产品规模都是上升的,大部分绩差产品也会出现规模缩水。“个别产品的异常变动很可能与公司营销方案与力度存在更大的关系,这不改变我们所观察到的普适规律。”

破解“爆款基金魔咒”

应发挥买方投顾的作用

一直以来,“爆款基金魔咒”常常引发爆款产品业绩表现不如人意的担忧,那么,应该才能破解“魔咒”,兼顾投资者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呢?

对此,上述大型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表示,爆款基金通常伴随着市场的火热而成立,这就意味着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很多板块的估值都处于历史高位;而根据市场均值回归的规律,后期发生的所谓“魔咒”则是在情理之中。

他认为,短期的追捧来源于短期收益,长期的认可则来源于长期的价值创造。而基金公司兼顾长期和短期利益的落脚点,则是投资者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看到基金行业也正在从过去过分倚重新发的模式,逐步在向持营转向;特别是在当前这样的市场冰点,更需要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和投资者陪伴服务,帮助大家克服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共同等待市场的回暖。”

赵威则表示,爆款产品本身是卖方投顾模式下必然的产物,投资者预期被销售机构拉得越高,产品卖得越好。但反过来,预期越高,失望的可能性天然地就越大。“这是一对几乎必然存在的矛盾,爆款产品出现时就已经注定了。”

他直言,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入买方投顾思维,所谓千人千面,投资者的诉求千差万别。当服务提供者更多聚焦于如何更好地服务投资者而不是拉高销售量时,爆款基金就没有了孕育的土壤,那它们带来的问题就都胎死腹中了。

为了更好地服务投资者,进一步引领基金行业生态健康发展,上述大型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表示,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基金公司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

具体而言,针对那些已经认购了某些爆款产品,并正在承受浮亏的投资者,基金公司应该做好投资者的陪伴服务,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爆款基金经理的理念和框架,增强认同、赢得共鸣,从而获得度过市场底部的信心和勇气,避免在底部“割肉”,亏损离场。

而针对那些尚在观望和犹豫的人群,基金公司要以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投资者教育,特别是在一个相对冷静的环境中,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更有耐心去了解基金经理的思路和逻辑,基于认同和共鸣,买入符合自己收益期待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这对行业而言更有长期价值。

盈米基金邹卓宇也认为,公司在产品发行上需要更多考虑投资者持有体验,而不要仅以产品规模作为主要考虑的目标,“如果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持有体验,他们依然会‘用脚投票’选择其他更合适的基金产品。”

“另外通过开展公募基金投顾业务,也能提升个人投资者的持有体验。”邹卓宇表示,投顾服务会引导投资者配置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或产品,并提供长期的投资陪伴服务,帮助投资者养成更好投资习惯,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优化个人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产品的收益。

上述北京公募市场部人士也表示,“市场高点发行爆款,市场低点无人问津”是整个行业的痛点,并非基金公司单一角色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依赖基金管理人、销售渠道、基金投资者三个团体的一致共识。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内部形成销售时间点的共识、客户培育与投资者教育、引入投资顾问角色等角度着手尝试。

赵威则坦言,在卖方投顾模式下,基金公司作为一个商业机构,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一味要求商业机构用放弃商业利益的方式换取社会效益,是不符合商业社会的底层逻辑的,也是注定事倍功半的。对投资者长期主义思维的培育更是整个基金行业的责任。

他表示,基金行业应该从转变投顾模式的角度来提升投资者体验,“基金公司大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安排产品发行,但对于投资者何时以及如何布局的工作,则应该由专业的投资顾问来把握。进而让投顾机构与产品发行机构形成新的反馈逻辑。”

赵威将这个新的反馈逻辑总结为“由需定供”而不是“以供定需”。他认为应该将基金公司身上的道德枷锁下放给投顾机构,从而专心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主业;另一方面,投顾机构要真正担负起自身的使命,认真服务好投资者,提升投资者体验。由此最终形成产品发行人、投资顾问与投资者多赢的局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