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险销量猛增 却陆续下架 需求巨大 暴露产品设计缺陷

2022-03-18 10:46:00 来源:证券日报

目前,一方面,我国疫情在多地蔓延,检疫险销量猛增;一方面,一些相关产品已经下架或者渠道已经调整。一时间,隔离保险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业内人士认为,检疫险销量大增说明该产品直击消费者痛点。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他们希望通过保险来减少可能的损失,需求也会相应上升。同时,相关产品营销不当、配套服务不到位、理赔纠纷上升、赔付率不可控等问题也十分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隔离险的市场空间依然巨大,产品迭代升级的步伐可能会加快。

精算变化导致产品移除。

目前我国疫情呈现多点发散趋势,对隔离保险的需求也在增加。同时,部分投保人已成功获得隔离险赔付。

家住上海的慕岩(化名)3月14日发了一条朋友圈:“三天前买了隔离险,完美避开了等待期,迎来了每天赚200元的日子”。从回复中可以看出,有人觉得怎么忘记买了,也有人关心能付多少天钱。

此外,广泛的宣传也促进了消费者对隔离保险的需求。“早期的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和销售。最近因为疫情反复,产品销量激增。”某财险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证实。

在某银行的App保险频道,隔离险被标注为“爆款”产品,另一款产品被标注为“热销”产品,其他产品并未明确标注。

深圳市科阔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吴军告诉记者,隔离保险不仅可以减少隔离带来的收入损失,还可以缓解隔离带来的情绪焦虑。

但令人不解的是,目前一些孤立的保险产品已经下架、停售或者只保留了部分渠道。对此,上述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前述类似决定是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产品保障期为一年,相对较长;二是产品保障责任广,兼具意外保障和隔离保障,理赔条件相对宽松。随着销量的增加,各方咨询量也急剧增加,对配套服务提出了考验。同时,随着疫情的变化,产品设计中的精算假设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吴军表示,一般情况下,保险产品下架有三个原因:一是产品升级;二是产品设计没有充分考虑风险控制,后期赔付风险大;第三,受监管环境或舆论影响。具体到检疫险,由于疫情持续时间长,变数大,叠加疫情防控措施、消费者心态等不断变化。检疫险的精算假设也在不断变化,赔付场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这可能是部分产品下架的原因之一。

精算咨询合伙人许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部分产品下架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变化导致精算基础发生变化。另外,更新迭代的产品会增加风险控制措施,稳定产品运营效果,消费者容易接受。

有业内人士指出,疫情发生时间尚短,保险公司缺乏足够的定价依据,是部分产品被下架的原因之一。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后续还会推出新的隔离险产品,但会对产品的精算假设、保障期限、赔付条件等进行调整,总体方向是简化保障责任和从孤立险的销售方式来看,夸大营销、炒作、停售等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有的销售人员用“躺着赚钱”、“有了隔离险,有偿隔离不是梦”、“59元买了隔离险,保险公司赔我6000元”等营销说辞,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同时,一些业务员在介绍该险种时,会强化赔偿金额,淡化免责条款,让消费者误以为只要买了隔离险就可以“躺着赚”。

“更重要的是,在保险理赔的实际过程中,一些公司采取‘宽进严出’的模式,即投保条件放宽,理赔条件苛刻,引起消费者不满。”吴军说,比如以一份隔离险为例,在投保须知中明确写明,被保险人居住、旅行或者前往政府部门已经公布的特定传染病高发地区的,不予投保,但在实际投保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顺利投保,消费者发起理赔时,保险公司会以各种理由拒赔。

对此,吴军建议,“为避免销售误导,减少后期纠纷,保险公司应做好两点:一是在宣传时明确告知产品的详细条款;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风险程度自动识别,然后决定是否承保。”

在许看来,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博弈是必然的,行业也在博弈中寻求平衡。这一特点对于隔离型保险来说更为明显。比如,疫情较轻时,购买隔离险的消费者较少,保险公司的隔离险业务相对稳定;一旦疫情严重,产品的销量会大幅增加,保险公司的风险也会突然增加,导致部分产品下架,但新产品也会出现。综合来看,隔离险的保障功能是值得肯定的。在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博弈中,在监管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诉求会得到更好的平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