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如何帮助“新市民”在3亿人口的蓝海市场安居乐业?

2022-04-14 14:42:00 来源:北京商报

在政策的强烈号召下,很多地方的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布局“新市民”金融服务。4月13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大连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齐鲁银行、济宁银行、莱商银行、中原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陆续公布了服务“新市民”的计划和措施,包括推出专项消费或创业贷款、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岗位较多的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购房首付比例、提供优惠房贷利率等。而“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信用等级缺失、资质不全的特点。中小银行如何化解潜在的信用风险,发挥自身优势与大型银行形成错位竞争,也成为服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点。

多家中小银行推出“新市民”服务方案

近期,中小银行陆续发布服务“新市民”的举措。据北京商报记者4月13日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大连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齐鲁银行、济宁银行、莱商银行、中原银行等披露服务方案。为“新市民”提供创业就业、住房贷款等优惠政策。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自身创业就业、子女上学、子女抚养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取得当地户籍或取得当地户籍未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农民工、新就业高校毕业生等。据了解,目前这样的人约有3亿。如何让3亿“新市民”异地生活工作,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在金融服务方面,目前中小银行推出专属创业贷款,解决“新市民”创业就业问题。如齐鲁银行推出“新市民创业贷款”,依托政府担保贴息政策,降低贷款融资成本;莱商银行利用创业担保中心推广“新市民创业担保贷款”,满足“新市民”的融资需求。在“新市民”就业上,一些中小银行通过加强对吸引更多“新市民”的地区和行业的金融支持,帮助“新市民”就业。

至于“新市民”最关心的住房和住房面积,多家中小银行通过降低“新市民”购房首付比例、优惠房贷利率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例如,大连银行推出专属房贷优惠,“新市民”符合首套房、首贷标准的,在大连银行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可在目前最低房贷价格基础上优惠5个基点,提前还款免预约、免罚息;中原银行推出郑州“新市民”专项住房抵押贷款产品——“郑好安家”。对符合条件的“新市民”,购买市辖区首套住房,减免贷款利息30天;同时,围绕保障性租赁房市场,探索住房租赁金融服务新模式。

莱商银行在服务措施中也提到,适当降低“新市民”购房首付比例,提供专属房贷优惠利率。4月13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致电莱商银行,咨询“新市民”购房优惠政策。该行一位房贷经理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具体的优惠通知。目前一手房和二手房最低首付比例分别为20%和25%。首套房贷利率5.0%,二套房贷利率5.2%,与其他银行利率一致。

消费信贷方面,厦门国际银行针对“新市民”推出专属消费贷款“新市民贷”,最高贷款额度20万元,最低利率(单利)7%。

在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陈看来,在创业就业方面,中小银行“新市民”的金融扶持措施有助于促进当地市场经济活力,提高当地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各行业发展动力,促进共同繁荣;在住房方面,“新市民”计划中经济适用房的增加和优惠的房贷利率表明,“房住不炒”的根本原则不会改变,这将使“新市民”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增加安全感。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小银行的贷款业务增长。

注重本地化、提供小额低利率信贷服务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数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向城镇转移,成为当地的“新市民”。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3月4日,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此后,河南、北京、宁波、重庆、广东、山西、山东等地的银监局出台相关文件,对辖区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提出要求。

政策上给予了鼓励,很多中小银行也有所行动。但在实际服务“新市民”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陈对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新市民”普遍存在信用评级缺失、资质不全等特点,金融风险意识普遍较弱,个人潜在信用风险较大。针对潜在的风险,陈建议中小银行应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帮助银行防范风险。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模型控制,实施客户白名单制度;优化银行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提高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也指出,银行还是要有风控意识,不能抛弃风控和市场规则来开展业务。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技术打开局面,实时监控借贷企业的资金流管理,监控抵押物的安全性。通过技术互信,建立银行与“新市民”之间的互信。

与此同时,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新市民”本身覆盖群体广泛,其金融服务需求也有较大差异。比如北京800多万“新市民”,就呈现出“两头集中”的特点。一头集中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一头集中在物流、家政等服务业。不同人群和行业的需求是不同的。

那么中小银行如何根据不同“新市民”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呢?零点研究院院长余百成认为,如果在城市站稳脚跟

和谋求发展是“新市民”的根本诉求,那么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则是满足这一人群日常生活发展的基础;金融服务应贯穿“新市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前端的到城市找工作,到生活消费,再到结婚生子,以及未来孩子的教育和医疗保险等。

目前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等也纷纷出台相关服务“新市民”举措,中小银行又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聚焦“新市民”金融服务与大型银行形成错位竞争?

陈明轩则表示,科技赋能业务的基本面是基础。在基础之上,中小银行应结合自身特色优势专攻某类人群,提供精细化服务。例如部分银行在乡村金融发展上具有特色业务,可以围绕进城务工人员开展专营优惠贷款服务。同样的,与大型银行的错位竞争首先在于充分将自身经营优势与深耕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塑造业务壁垒。另外,通过尽可能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中小银行一方面还是要注重本地化服务,这是中小银行现阶段的基本盘,另一方面要开展线上业务,从而获得用户增量。”盘和林认为,但是在业务模式上,中小银行需要和大型银行错位竞争,比如大型银行比较注重高额信贷,比如按揭和公司信贷,那么中小银行可以开拓消费信贷、小额度、低利率的信贷业务。另外,中小银行也可以通过降低金融服务报价的方式来培育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