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缩水 热情降温基金打新追求“有效定盘”

2022-04-25 14:38:00 来源:证券时报

从“不败神话”到频繁破发,基金对新股的态度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一方面,作为打新市场的重要买家,新股的频繁破发使得基金打新收益明显缩水,打新热情也随之降温。为了降低新股破发对投资收益的影响,部分基金选择不参与打新,部分基金正在调整打新投资策略,积极应对。

另一方面,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也承担着发现新股价值并合理定价的重要责任。从之前的团低价到高估值,注册制下的IPO市场化改革正在对公募基金的基本面研究和报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该基金的新收益大幅缩水

自去年9月“询价新规”出台以来,a股IPO定价市场化进程加快,新股破发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市场动荡和投资者情绪低迷的叠加下,近期新股破发达到新的高潮。

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今年a股上市的114只新股中,有39只股票上市首日破发,破发比例超过34%。4月以来,新股破发进一步加剧,28只上市新股中有16只首日破发,约占57%。

作为网下创新的重要参与机构,公募基金的创新收益率也在这波破发中大幅缩水。

上海一家新基金的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一只规模在5亿元左右的公募基金,往年每年能贡献6%~8%左右,但今年他预计可能会降至2%~3%。

华安证券(600909)金融工程分析师闫嘉伟统计了2021年11月以来的每月新增收益。假设新股全部入围,预计2021年11月2亿元账户新增收益166.94万元,2021年12月新增收益144.07万元。2022年1月新增收入87.82万元,2022年2月18.99万元,2022年3月53.03万元,2022年4月-10.04万元,新增收入逐月递减。

参与热情急剧下降。

新股的频繁破发正在极大地影响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应对新股破发现象。多位基金人士表示,公司参与新增账户下的账户数量有所减少,参与态度趋于谨慎。一些基金甚至选择不参与新账户。

西部利得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周平以数据为例,“比如我们最近看到的散户弃新股量创新高;比如从网下申购来看,高峰时期参与询价的账户数达到1.15万,现在下降到7500 ~ 8000左右,整体账户数下降明显;另外,投资者已经开始判断新股的好坏,有的新股参与开户的数量只有4000 ~ 5000左右。”

诺德基金经理曾也承认,新股破发确实会对参与热情产生一些影响。“市场上报价在涨,中签率在下降,打新收入也在缩水,我们参与的产品数量普遍减少了。”

闫嘉伟从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两个维度统计了近期基金的新参与情况。

从基金公司来看,近三个月(即2022年1月至今),参与度在90%以上的基金公司有57家。对比一个月前的跟踪数据(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18日,参与度在90%以上的基金公司有85家),基金公司新预约参与度快速下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投资新资本是“固定收益”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增加收益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新股的频繁破发,不少基金不得不改变投资策略,而这种改变在刚刚披露的一季报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例如,某“定增”基金在刚刚披露的一季报中表示,随着新股破发成为常态,打新利润明显下降,股票仓位中枢适当提升。股票结构也从低估值蓝筹转变为配置必需消费、房地产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中供需紧张的行业,盈利从依靠打新股转变为增加股票底部仓位的主动选股和进取性。

例如,FOF通常通过两个层次参与创新。一种是配置新基金或“固定收益”基金,间接获得新收益;二是建股票仓,直接参与新股申购。

不过,在今年一季报中,一只FOF产品写道,“由于新股频繁破发,基金对投资组合中的新股申购股票进行了底部减仓,同时赎回了新股策略基金。”此外,一些风格稳健的老牌fof早在去年底就开始减少新股申购。一位老年FOF在去年四季度写道,“四季度考虑到打新收益下降,基金停止参与打新,逐步将底部股票转为股票型基金。”

“有效入围”的新追求

当然,回避创新只是部分基金基于产品定位和投资策略做出的个别选择,更多的基金还是选择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然而,“询价新规”后新股定价日益市场化,无疑对公募基金的基本面研究和报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平表示,由于新询价规则后首批新股破发,公司敏锐地意识到新股收益不再是无风险收益,新股入围率也不再是越高越好。他在第一时间提出了“追求有效入围”的战略要求,即未破发新股入围率尽可能高,破发新股入围率尽可能低。公司也以此作为新股团队的评价标准。

“新股的频繁破发决定了必须追求有效入围,而追求有效入围的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对新股市场和新股标的进行深入研究。给新股定价时,我们不仅收盘注公司的基本面,对公司的业绩进行预测,参考可比公司的合理估值进行定价,同时也会关注市场的表现,根据风险偏好、微观交易结构来调整估值的溢价或者折价水平,综合起来对公司进行合理定价。”周平具体介绍。

从目前来看,这一策略运行得比较有效。据周平介绍,在追求有效入围策略指导下,今年一季度西部利得的入围收益明显高于全部新股均入围的收益,体现出规避破发的成效。

某公募基金一位专门负责新股研究的研究员坦言,新规之后团队就预计新股价格会提高,可能会出现破发,“无脑打新”时代已经结束了,机构会综合基本面、市场情绪有选择地参与,未来参与询价的机构数量会出现明显分化。

数据显示,以网下发行日起算,在今年进行网下配售的98只新股中,参与询价的机构数量平均为755家,其中参与机构数量最少的仅有181家,最多的有3419家,两者相差近19倍。

“我们相信由于机构间投研实力存在差距,未来新股收益率会出现两极分化。具备较强投研实力、有能力对新股进行合理定价的机构,有效的新股收益有望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而不具备投研实力的机构可能会逐渐退出新股市场。”周平表示。

新股定价回归合理

需多方合力

在海外,新股破发是成熟证券市场的常见现象,A股新股不败神话的终结也是国内证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但与此同时,近期如此高频率的破发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新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痛点。

“目前新股破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目前A股市场整体处于宽幅震荡偏下的阶段,带来的影响是新股上市首日的情绪不高;第二,在新股询价新规后,目前新股发行的估值相对较高,相对二级市场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估值存在较高溢价。在以上两个原因没有发生改变之前,新股破发大概率会是一个正常现象。”曾文宏表示。

周平进一步补充道,目前新股申购仍然存在一些痛点,例如,在询价新规高价剔除比例约束下,不具备定价能力的机构为了追求入围,一味报高价拉升了新股整体估值水平,而具备定价能力的机构可能被迫提升新股估值定价,从而导致了新股上市后破发概率提升。

此外,新股定价过高导致发行人超募,超募的资金无处可投,只能去买银行理财,也违背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初衷。

“我们认为,如果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参与机构对新股定价逐步回归合理化可能需要时间,可能新股破发还会经常出现。”周平表示,新规定价回归合理需要多方合力,引导投资者合理参与新股定价和申购,其中公募基金更要尽可能为新股的价值发现做出贡献,合理定价,通过追求有效入围来提升新股收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