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收益率超10% 却连亏三年 谨防基金的历史业绩陷阱

2022-06-20 15:05:00 来源:证券时报

近期a股市场持续反弹,持有权益类的基金净值大幅提升。但仍有不少基金投资者表示,他们购买的基金产品表现不如预期。“我本来买的是年化收益10%以上的基金。现在都半年多了,收益不仅不到10%的一半,甚至亏了不少。”一位投资者向记者抱怨。

今年是资管新规的第一年,刚性兑付的产品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产品净值。在基金产品的推广中,年化收益率往往被作为包装的业绩参考指标。对于那些把年化收益率打造成刚性兑付的投资者来说,年化收益率的诱导性宣传往往会让不知情的投资者蒙受损失。

年化收益率指标有哪些陷阱?投资者应该如何“有效地”选择一只基?

年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

居然连续三年亏损

“选择年化收益率高的基金不靠谱。”一位基金投资者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年化收益率是我选基金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有成功的案例,但失败的案例让我损失惨重”。

他向记者提到的一只基金产品的业绩显示,该基金今年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过10%,而2020年、2021年和今年的收益都是亏损的。

记者注意到,2020年以来,已有9只基金产品连续三个自然年亏损,今年年化收益率超过3%,最高的两只产品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3.67%和10.29%。

具体来看,13.67%的年化基金产品在2020年、2021年和今年分别下降了1.08%、11.86%和15.93%。据记者观察,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基金年化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年化收益率13.67%的公式,就是基金区间平均收益率的年化值。

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仅在2015年、2017年、2019年实现年度盈利,具体年收益率分别为70%、17%、36%。正是2015年和2019年的高收益率推高了基金的年化收益率。

另一只成立10年以上,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产品,位居同类型基金前列。去年年化收益率接近20%,但这只基金的净值从去年2月的历史高点至今已经下跌了50%以上。数据显示,这只基金的份额数量也在去年净值高点达到历史最高。在基金大幅下跌的这段时间里,投资者持有的份额仍处于历史高位。对于这只基金的大部分持有人来说,这笔投资显然是亏损的。

数据显示,去年底年化收益率超过10%、成立10年以上的主动股票型基金,97%今年都在亏损。再看拉长的周期,如果以2020年底为参照点,2020年底年化收益率超过10%、成立10年以上的主动股票型基金,今年有67%亏损。

如何正确理解年化收益率?这个指标是否反映了基金产品未来的收益水平?

对此,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益谦表示,年化收益率容易被投资者误导成绝对收益。实际上,它反映了过去的结果,是评价历史业绩的一个指标。作为以后投资的参考,显然是不行的。“以原油主题基金为例,过去一年业绩非常好,净收益直接翻倍。但该基金往年业绩不佳,直到今年年化收益率仍为负。过去的业绩不能作为未来业绩的参考。”

某三方基金研究所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很多代销渠道或者互联网平台都会向客户展示这个指标。“一开始公募不用这个指标,因为以前基金经理的寿命很短。现在,经过更长的时间,我开始把这个指标作为晋升的参考。”

此外,近年来由于资管新规的实施,传统银行理财的大量资金正在流向公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基本都是一年五个点,所以在销售基金产品的时候,告诉客户这个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是十几二十个点,听起来很有吸引力。银行理财客户也比较好接受。”

但她向记者强调,她一直认为,把这个指标作为基地选择的主要参考,并不是特别合适。新规之前,银行理财会有一个预期收益率,可以根据底层资产的配置提前计算。基本上历年成绩都能达到预期。但基金销售不像银行理财,谈不上预期收益率,所以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以年化收益率为卖点。但是基金产品未来的实际表现肯定和历史表现不一样,向投资者展示的年化收益其实是不可持续的。

"国内市场跌宕起伏,许多产品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她坦言,“当然,投资这件事本身就很难,但我们现在觉得用这个指标有点误导投资者,给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方法,实际上对基民来说变得‘更难’。”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一位FOF基金经理将可能存在的年化收益率误区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持有人可能高价买入。对于目前的公募市场来说,短时间内实现超高收益的产品是最容易吸引眼球的,但这些产品的出色表现往往取决于承担巨大的风险。这意味着持有人在高位容易被产品吸引,持有后产品进入行业。

绩下行区间。对持有人来说,由于买在高位,即便长期持有,其收益率可能也并不理想。

第二,年化收益率会掩盖极值。市场中有一类资金其实并不能忍受太大幅度的亏损,但年化收益率的这种展示方式,往往让这类投资者看不到所购产品在极端情况下的最大亏损情况。“他在买这个产品的时候,可能以为每年的收益都会在渠道展示的年化收益率附近波动,或许都意识不到会出现他无法忍受的大幅亏损。”他说。

第三,年化收益率无法反映年化收益的实现概率。有些人会简单地以为年化收益率就是每年都能实现的收益率,比如年化收益率10%,那就是每年都能保证赚10%的收益。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反而极有可能出现上述提到的某只年化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只有3年盈利,却亏损5年的情况。

第四,年化收益率不适合历史太短的市场。他认为,统计年化收益率应该是有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至少要涵盖股市波动的一个牛熊周期。但是A股市场的很多基金经理平均的管理年限还不到3年,尚未穿越牛熊,所以他们的很多年化收益率数据其实更多地反映了牛熊周期中的一段行情,是不客观的,“到了熊市里面它可能全吐回去了。”

也有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年化收益率代表的是过往的历史数据,未来与过去之间有很多的变量存在,如基金经理的变更、管理费用的变化、投资标的范围的变动等多种因素存在。

投资者如何“有效”选基?

目前,年化收益率指标由于比较直观、最为通俗易懂,仍是不少渠道的主要展示指标。那么,作为投资者,应该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避开年化收益率指标带来的诸多陷阱呢?

对此,刘亦千表示,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基金产品的短、中、长期,以及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同时考虑基金产品业绩背后的风险和收益来源。当然,只有同类型、同区间的比较才能达到全面公允的评价,除此之外,评价指标也可以参考诸如夏普比率之类的二维指标。

上文提到的FOF基金经理认为,一只基金产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可以拆分为两部分,一是产品风格本身所具有的贝塔,二是基金经理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的阿尔法。以目前A股市场的情况来说,如果投资者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他更应该去做风格的识别和选择,赚贝塔的钱。但如果投资者暂时没有精力去做风格识别,他也可以选择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去做配置。

而如果要挣阿尔法的钱,该FOF基金经理认为,在挑选基金时,除了考虑年化收益率,起码还要看几个指标:波动率、年化收益的实现概率、统计周期,此外还要对基金产品的底层资产有个基本判断,分析它取得这个收益率的原因,看看未来是否可持续。

以波动率为例,即便是两只看上去年化收益率差不多的基金产品,其背后所承受的风险可能也有巨大差异。“那同等条件下,我肯定要选波动率低的。对投资者来说,需要考虑风险收益比,也就是我们业内常说的夏普比率。”他说。此外,可以把最近几年的年化收益率单拎出来,看看产品历年的表现是否稳定;同时,尽量找穿越牛熊的基金,剔除短期市场风格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一家三方基金研究机构分析师认为,相比年化收益率,投资者更应关注基金产品的仓位、风险等级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去判断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在她看来,参考历史业绩无可厚非,但更应将其放在市场大环境的参照系里去考量。她认为投资者在选基时,首先要将基金产品展示的年化收益率所统计的时段搞清楚。其次,要观察相关产品的超额收益,比如把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指数作为参照,看看基金经理是否能在大盘趋势的基础上挣到阿尔法的钱。此外,她认为基金的同类排名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大部分基金经理的奖金与排名直接挂钩,排名基本上能够直接体现一位基金经理的能力和他在管产品的‘脱水’业绩表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