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银行业绩快报 喜前监管 发声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2022-07-19 14:43: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a股银行半年报即将开篇。

今年以来,复杂的国际环境叠加国内疫情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承压,市场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绩产生担忧。特别是受近期一些地方“联贷停贷”事件影响,市场担忧情绪上升,银行板块受到较大震动和调整。

公开数据显示,a股银行指数近一周累计下跌4.83%,而今年以来累计下跌5.99%。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联合停贷”事件不会对银行业造成太大影响。在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亦丰看来,“停贷风波”现在更多的是对市场的心理影响和预期影响,实质影响较少。随着“保底交房”进程的稳步推进,市场情绪已经得到平复,因此事件的影响是短期的,银行股在阶段性承压后可以回归正常轨道。

与此同时,银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形势稳中向好,疫情等因素影响有限。7月14日,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媒体吹风会上介绍,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60.4万亿元,同比增长9.6%;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7%,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余额7.6万亿,拨备覆盖率201.3%。

具体到银行,截至目前,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无锡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银行、江阴银行、苏州银行等8家江浙地区城市农商行已披露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它们的收入和净利润保持强劲增长,同时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对此,多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银行业整体运行平稳,部分银行披露业绩报告的出色表现有助于市场对银行板块形成良性预期。

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收盘,a股银行指数上涨1.39%,其中40家银行股价上涨。江苏银行以4.41%的涨幅领涨银行板块。

8家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20%

业绩快报显示,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张家港银行、无锡银行、苏农银行、江阴银行、苏州银行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351.07亿元、235.32亿元、172.95亿元、23.54亿元、23.36亿元、20.88亿元、20.36亿元、59.55亿元。其中,江阴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的营收增速达到两位数,分别为25.96%、16.28%、16.26%、14.22%。

净利润方面,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无锡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银行、江阴银行、苏州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133.8亿元、101.5亿元、65.85亿元、10.20亿元、8.47亿元、7.61亿元、5.75亿元、21.77亿元。其中,杭州银行、江苏银行、无锡银行增速超过30%,分别为31.52%、31.20%、30.27%。

在整体经营业绩喜人的同时,上述8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不良贷款率均在1%以下。其中,杭州银行不良率最低,仅为0.79%,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江阴的不良率改善最多,较年初下降0.34个百分点,至0.98%。

此外,上述8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均超过300%,其中杭州银行、张家港银行、无锡银行、苏州银行均超过500%,分别为581.6%、534.24%、531.55%、504.93%。

对此,王亦丰指出,目前上市银行有较大的缓冲空间可以设定

针对上述江浙地区的中小银行,王亦丰分析,得益于项目储备充裕、区域经济活力强劲、消费信贷需求回暖等因素,这些银行在信贷投放上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资产质量稳定,收入和利润增长总体延续了一季度的优异表现,反映出疫情扰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相对有限,有助于市场对银行板块形成良性预期。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银行板块估值处于低位。之后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银行估值可以修复,甚至有望迎来超额收益。在王亦丰看来,在近期银行股价回调后,配置窗口将再次打开。

中银证券集团首席分析师林媛媛认为,对于银行股来说,在政策进入稳增长阶段后,绝对收益是比较确定的。随着经济数据的恢复,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显现,经济数据持续恢复并持续预期改善或持续催化银行股,相对收益可期。

支持中小银行“补血”

相对于市场关心的经营业绩,金融监管部门更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这就要求中小银行在夯实自身资本实力方面做出努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不仅仅是这个微观群体的问题,更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仅可以有效抵御风险,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据银监会消息,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国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资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02%,比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25%,较上季末下降0.10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0%,较上季末下降0.09个百分点。分银行类别,除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上升外,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均略有下降。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2年商业银行将延续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叠加监管对资本要求趋严,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资本补充渠道较窄,资本充足情况需要重点关注。

日前,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银行风险防范,多措并举增强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积极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已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四省(市)分配了1030亿元专项债额度。近期,还要批准一些地方的专项债发行方案,预计到8月底,将完成全部3200亿元额度的分配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金融监管部门的“助攻”,银行金融机构也在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补血”。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今年以来银行业通过IPO、配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方式已经合计募集资金超过5000亿元。

其中,作为银行补充资本的最常用工具,今年上半年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创下新高。根据兴业研究统计,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已合计发行3800亿元二级资本债,为历年最高。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一方面,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审批流程相对简便,对银行是否上市没有硬性规定;另一方面,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利率相较于普通金融债券的收益率高,一定程度上更受投资者青睐。

相比之下,银行补充资本的另一常用工具——永续债则有明显“缩水”。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规模接近1600亿元,而去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超过3000亿元。

永续债是商业银行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的一种创新工具,我国永续债市场最早开始于2019年初,目前发行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

曾刚分析称,我国永续债市场的快速发展极大缓解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夯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基础提供了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种创新资本工具,仍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投资准入较为严格,需求端存在掣肘;二是发行主体相对集中,供给端广度不够;三是流动性仍存不足,支持性工具仍有待扩展。

曾刚进一步表示,考虑到夯实中小银行资本的必要性,未来应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永续债等创新资本工具的发行主体扩容,支持中小银行建立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