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银行理财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2022-08-22 10:35:00 来源:证券日报

日前,银行业金融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金融产品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规模约25万亿元,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规模超过3万亿元。银行理财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持续提升。

银行理财产品的上述“成绩”值得肯定。但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在帮助优化社会融资模式方面大有可为。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动能转换期,要求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由债务融资向股权融资转变。但在此背景下,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剩余余额同比增长20.22%,占全部理财产品剩余余额的93.83%;但混合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下降41.97%,占比仅为5.90%;此外,权益类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下降5.69%,占比仅为0.27%。混合型和股票型理财产品规模的下降,意味着银行服务社会股权融资的能力并没有明显加强。

未来,银行机构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能力,为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权益类资金,助推资本市场质量和效率提升:一是着力打造权益类投资能力圈,通过优秀的投资能力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耐心;二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注重长期投资收益。

其次,优化资产配置,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银行理财资金有很高比例配置于标准化债券,尤其是高等级信用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持有AA及以上信用债13万亿元,占持有信用债总额的85%。今年以来,出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市场风险,配置高等级信用债无可厚非。但从配置效率来看,在大资管时代,保险公司、公募等机构“抢”高等级信用债,推高了债券价格,降低了投资收益。此外,高信用债券的发行主体集中在各行业的头部企业。在这种配置模式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受到抑制。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可投资资产除了债券和权益类资产,还包括同业存单、非标准化债权计划、QDII、金融衍生品等类别。未来理财产品可以强化多资产组合投资策略,减少对单一品种的依赖,提高投资收益,增加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再者,引导投资者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资金。

截至2022年6月末,持有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占比仅为13.27%,占比相对较低。这种投资者结构既不利于银行理财产品提高投资收益,也不利于理财资金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资金。因此,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要继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正确看待净值波动,更重要的是,银行机构要锤炼自己的投研能力,用高投资收益率证明自己的长期投资能力。

最后,研发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特色产品。

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共推出62个直接融资工具项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