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条件 增进民生福祉

2023-10-18 09:38:00 来源:人民日报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共建国家——

改善生活条件 增进民生福祉

由中企承建的乌干达穆西塔—卢米努/布希亚—马詹基公路升级改造项目。董智伟摄

学生们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鲁班工坊内学习与实践。奥斯帕诺夫摄(新华社发)

在塞内加尔久尔贝勒区的泰内富勒村,水井维护人员马马杜·迪恩(右三)帮助村民取水。这口井是中国提供融资实施的塞内加尔乡村打井工程的一部分。新华社记者 韩 旭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医疗队医生侯宪如(左)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易湘龙正在为吉尔吉斯斯坦患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孟庆娱摄

在喀麦隆亚巴西,当地学生在中国援建的农业职业技术中学上拖拉机实践课。科普索摄(新华社发)

位于厄立特里亚阿斯马拉的农业技术援助项目示范地,中国专家刘运民(右)指导当地农户。新华社记者 韩 旭摄

由中企承建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新华社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了各国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从亚洲到非洲,从拉丁美洲到南太平洋,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学校医院、一片片农田村舍,助力共建国家减贫脱贫、增进民生福祉;一个个“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帮助当地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活条件。打出水井,满足村民饮水需求;安装路灯,照亮行人夜归之路;开设鲁班工坊,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眼科义诊,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中国同共建国家深化公共卫生、减贫减灾、绿色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健康等领域合作,着力打造接地气、聚人心的民生工程,让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 王骁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