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第三次集中供地:门槛一再降低 但市场持续降温

2021-11-29 10:38: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三次集中供地陆续启动。征地仍以国企和央企为主,市场明显降温。

11月26日,南京第三次集中供地第五次摇号地块结果正式出炉。栖霞建设、徐汇、中北、保利、建业镇等幸运摇号地块。旭辉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公开招标拍卖市场了。这次,公司拿下了一处单身员工公寓用地,位于南京热门的土地出让区域建邺区河西南。

在南京推出的46宗地块中,有31宗与住宅用地相关,总金额达325亿元。苏州市25宗地块住宅用地征收401.88亿元。降温趋势明显。南京46宗地块中,底价出让35宗,拍卖1宗,溢价出让5宗,5宗登顶。苏州25处宅地中有23处以底价出售。

国有资产、央企背景、城投企业等。都成为集中供地的第三支“托底”大军。南京的企业中,深业、东南国投、易居、栖霞建设、中北、通榆都是国企。

苏州类似于此。华侨城、苏、苏州天地源、南京等国企也纷纷落户苏州。具有央企、国企背景的企业还包括中海、华润、招商局、保利地产等。

中央指数研究院分析师指出,临近年底,虽然中央稳中信号明显,信贷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部分城市可售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房企资金和销售压力较大,征地态度谨慎理性。整体来看,在“两集中”供地模式下,2021年全国土地市场供需规模将明显萎缩,地价将上涨。受企业销售回款缓慢、资金压力较大、土地拍卖规则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第三次集中土地拍卖市场降温较为明显。已触及红线的房企大多已“暂停”新土收储。接下来,预计全国土地市场整体仍将低温运行,底价交易将成为普遍现象。

土拍门槛再调低

11月24日至11月26日,苏州进行了第三次集中供地。这一次,土地拍卖将保证金比例从第二次集中供地的30%-50%改为30%。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也从之前的60%下降到50%;除园区内地块外,其余参与集中供地的地块全部取消市场指导价。

南京也放宽了竞价门槛:比如对联合竞价、合作开发没有明确限制,对股权转让有严格限制;对开发商的资质要求有所放宽,由之前的二级及以上放宽到三级及以上;除了高淳区要交30%的土地保证金外,其他地区的保证金比例都降到了20%。

此外,南京政府为房地产企业预留了更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部分地块的限价,比此前同面积地块的限价水平高出1000-2000元/平方米。比如鼓楼滨江G109地块的毛坯限价为40950元/平方米,比之前同面积的毛坯限价39000元/平方米高出近2000元/平方米。江北国际健康城G22地块毛坯限价为3.2万元/平方米,较此前毛坯限价高出1000元/平方米以上。

虽然地方拍卖的门槛有所降低,但变相的“流量拍卖”依然出现,房企参与拍卖的积极性并未恢复。例如,苏州原计划出让26宗住宅地块,其中吴江胡芬高新地块在正式开拍前被终止。南京第三次集中供地原计划推出61块地,但在正式启动揽地之前

房企收购土地的意愿普遍不高,从苏州集中供地土地质量较高,但溢价率较低,总成交地价普遍降低可以看出。23宗地块以底价出让,几乎与前两次集中供地的底价出让地块数持平。

当地拍卖市场转冷,有迹象表明城投参与“触底”。如苏州相城投资有限公司、相城焦健有限公司以底价11.04亿元竞得苏州相城合作区芦堰街以西、王兴路以南土地,楼面价12500元/平方米。相城投资还以底价22.78亿元拿下相城区黄埭镇台东路南、华阳路西地块,楼面价9650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各地第三次集中供地持续降温,是调控政策不变、房企资金紧张的结果。总的政策方向仍在控制之中,没有放松的迹象。比如,苏州2019年仍执行“724限购政策”,限制贷款和销售;年底房企现金为王,大部分房企受困于“三道红线”等政策限制,商业票被纳入监管范围,流动性堪忧,无钱拿地。在一些二、三、四线城市,大部分开发商愿意亏本出货,但成交量在下降;之前的一些投资热点,比如苏州,都处于高库存状态,新房和二手房的库存都很大,当地的拍卖自然会降温。

由此,央企和国企如城头公司、中海、华润、招商局、万科、保利地产等。都成为苏州、南京等地本地拍卖市场的主流参与企业,而民营企业则更活跃于龙湖。

之前已经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的无锡、常州也是冷了:无锡推出20块地,其中17块地以底价出让;常州的一块地提前终止,最终三块地以底价出让,四块地拍卖。

11月29日,安徽合肥将迎来第三次集中供地。会不会像南京、苏州那样降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