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新规实施第一年 银行抢食理财这块“蛋糕”逐渐分化

2022-01-17 10:39:00 来源:证券时报

随着资产管理新规过渡期的结束,进入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的新时代正式到来。在经历了整改困难期后,不少受访者认为,银行理财发展将呈现分化趋势,这不仅体现在头部理财公司与中小银行之间市场“蛋糕”的划分上,也体现在理财产品设计的侧重点不同上。

从行业规模来看,面对公募基金近三年的曲线赶超,银行理财经历了一段规模下降而不增长的时期。但随着新资产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有望在新的一年迎来久违的加速发展。根据CICC最新研究报告,到2022年底,银行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1.3万亿元,实现6年来最高增速,并保持2020年以来增速V型反转趋势。

老产品还剩下“硬骨头”。

进入资产管理新时代,银行仍有“越来越多的烦恼”。大型银行受存量规模大的影响,老理财产品压降有“硬骨头”;虽然中小银行净值化转型进展较快,但面对严格控制理财规模的监管要求和理财公司的积极竞争,市场对其自营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并不乐观。

一位来自北京某国有大银行金融子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国有大银行受股票理财规模影响较大。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已过,但仍有少数老产品难以下架,需要继续抓紧时间处置。然而,剩余旧产品的压降更困难。从资产端属性来看,大多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股权、二级资本债券、PPP、产业基金等,很难有明确的到期期限。这些资产很难中途转移,更多的时候要等合适的时机自然退出。

另一位银行财务人士向记者透露,该行仍有近千亿的老产品没有压降,多为产业基金和PPP项目。上报监管部门的延期方案预计再过五年逐步消化,但实际上可能用不了这么长时间。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超迪此前透露,目前尚未整改的资产主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本补充工具和非上市企业股权,普遍呈现期限长、流动性差、估值难的特点。个别银行的少数剩余资产难以处置的,按照有关规定纳入特殊情况处置,直至全部清理完毕。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

模式面临选择。

与大银行不同,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小船容易掉头”来减轻老产品的压力。早在去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长沙银行、上海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就宣布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达到95%以上,大部分股份公司净值型产品占比普遍在85%以上。

中小银行可以轻装上阵转型,但也面临业务发展模式的选择。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应通过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应严格控制理财产品规模,稳步有序降低压力。去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审批设立步伐放缓,市场对中小银行自营理财业务未来发展潜力普遍不乐观。

“财富管理市场的机构分化将是相比之下,该行金融子公司虽然是新生力量,但凭借天然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主流地位。去年上半年,理财公司融资规模为18.3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18倍,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2.4倍。

华北某城市商业银行高管告诉记者,对于很多没有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来说,逐步缩小存量理财规模,直至退出自营市场,可能是大方向。毕竟,与头部融资公司相比,小银行自营融资业务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未来,不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可能会将重点放在理财产品的代理销售上。

产品差异化亮点

规模增长或再次加速

除了机构间理财业务模式逐渐分化外,产品差异化也将是大势所趋。不少受访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线有望更加丰富。从产品类型来看,现金管理产品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从资产配置策略来看,“固定收益”产品有望成为规模的主要增量。

上述大航理财子公司表示,虽然加强了对现金理财产品的监管约束,但考虑到市场对此类产品的巨大需求,理财子公司将寻求现金理财产品规模的稳定性,寻找替代方案。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理财子公司大力发行持有期最短的理财产品。

记者查看了多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发现超短期到中期持有期限最短的理财产品有很多,如7天期、14天期、1个月期、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等。这类产品也是开放产品。最大的特点是申购和赎回的灵活性介于现金管理和定期开仓之间。通常每个交易日开放申购,支持定投,但至少需要一定天数后才能申请赎回。

“现金管理产品是财富管理公司不愿意放弃的市场。即使遇到严格的监管,也会尽力保持规模,继续培养,一丝不苟。”该行上述金融子公司表示。

截至2021年6月末,现金理财产品规模合计7.78万亿元,占当期非保本理财的30.2%。研究部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张对记者表示,在现金管理理财产品新规的约束下,2022年现金理财产品占比有望下降,但由于功能抵消,仍能保持一定规模。

新规约束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会继续下行,但由于银行理财存在着与银行账户深度绑定的优势,客户申购赎回理财产品操作更方便,银行就可以通过优化完善账户服务的方式,弥补收益率下行的缺失。”张帅帅表示,既然现金管理类监管要求与货币基金监管已基本拉齐,从客户流动性管理角度考虑,两类产品区别并不大,前者凭借着与银行账户的紧密联动会保持替代优势。

对于理财子公司发力最短持有期理财产品接续,张帅帅认为,对各家理财机构而言,资管新规实施初期的重点是要丰富产品“货架”。不论是最短持有期产品,还是日开型固定收益类产品,都是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同时,理财子公司还可适当拉长产品期限(如一年期以上),通过“固收+”策略提供收益相对优厚的中长期产品,这也将是银行理财规模的主要增量。

上述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也透露,今年公司产品发力的重点一是继续做精做细现金管理类产品,保持规模稳定;二是通过增加产品开放申购赎回频率等泛基金化设计,做大“固收+”产品规模。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银行理财转型最艰难的时期或已过去,2022年将进入银行理财的净值化新时代。在严监管与谋转型背景下,银行理财仍能保持较高增长动能,预计2022年银行理财将同比增长11%,规模达31.3万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