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只基金先后宣布募集期业绩回撤引发信任问题

2022-01-21 14:32: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虽然仍有部分基金在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下宣布提前募集,但相比2021年基金发行的盛况,今年的市场显然要冷很多。

2022年以来,“开门红”的市场并未如预期般到来,动荡的市场加深了投资者的担忧。

旨在“开门”的基金公募也未能达到预期的火爆局面。市场冷淡,1月份推出的多只新基金开始密集宣布延长募集期。

1月20日,中加基金发布公告,延长中加量化研究选拔招募期限。中加量化研选于2022年1月10日开始募集资金,原定募集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21日。中加基金为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而召集,募集期限延长至3月31日。

“今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有很多是由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但募资情况也不好。有的基金发行首日只卖出几个亿,不存在想象中的一日售罄的情况。知名产品还是这样,很多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基金就更难了。”一位在华南公开发行基金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另一方面,年初以来动荡的市场走势也对基金发行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去年表现优异的基金,今年都大幅退出。

8只基金宣告延长募集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1月20日,共有8只1月份开始募集的公募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限。

这8只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占绝大多数。中加量化研究精选、招商能源转型、E基金成长动能、中银证券成长试点、中加领先精选都是偏股混合型基金,还有方正富邦CSI医药医疗器械创新ETF的一个ETF产品。

还有短期纯债基金和偏债混合基金,分别是招商稳健中短期债60天持有和华商稳健汇理一年持有。

从基金公司来看,这8只基金包括头部基金公司E基金、招商基金的产品,以及中加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加基金的两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均宣布延长募集期限,但去年中加基金产品发行遭遇困难。

2021年12月,中加基金公告,截至2021年11月30日,中加尚可基金仍未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无法生效。

中科上是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自9月1日起认购。但当3个月顶层募资截止日到来时,仍不符合设立条件,发行失败。

事实上,在去年动荡的市场中,“固定收益”基金吸引了许多投资者,许多机构也有产品布局。

“集群布局也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产品同质化更严重,部分基金的募资效果并不好。”北京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认为。

今年1月,宣布延长发行期限的两只基金是中加基金的权益产品。当“固定收益”基金变冷时,市场也在测试它的股票产品。

据回顾,中加量化研选和中加领先选分别于2022年1月10日和2022年1月5日开始募集资金,原募集期约10天。两只基金均在原募集期结束前一天宣布延长募集期。不同的是中加主导选择的募集期仅延长半个月左右至1月27日,而中加量化研究直接将募集期延长至3月底。

记者根据Wind的统计,截至今年1月20日,1月份发行的20只新基金已经结束,总发行规模为302.79亿,平均发行规模为

持有三年的邢正全球平衡基金也是第一只在今年年初结束融资的新基金。1月10日,基金开始募集资金。原募集资金截止时间为1月14日、1月11日,基金宣布提前终止募集。

邢正环球和恒持有三年的基金经理是任向东,任向东管理的兴全和泰也是2019年的爆款基金。

其他发行业绩较好的基金大多受到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比如广发瑞宇一年持有的基金经理是2021年前十的唐肖斌、杨东,也是前十的大成基金的基金经理韩闯,其新基金大成聚优合计发行份额超过30亿。

市场连续调整冲淡发行季

尽管有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部分基金仍宣布提前募集。不过,相比2021年基金发行的盛况,今年的市场显然要冷很多。

从市场情况来看,上证综指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超过2%。1月20日,上证综指再度收跌0.09%,报3555.06点。

公募基金也遭遇了业绩回撤。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9日,普通股票型基金损失最大,跌幅超过13%,很多2021年业绩最好的基金也遭遇了大量回撤测试。

比如2021年,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实现了119.42%的增长,截至今年1月19日,已经亏损超过9%。

“2021年11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CXO、军工等景气行业出现明显回调。”行业的繁荣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因为高估值导致股价的趋势性暴跌。决定股价的核心是基本面数据的变化。目前,根据观察和研究,上述蓬勃发展的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近期回调的高概率是股票基金博弈造成的波动。一季度业绩真空期容易出现,市场选择参与仓位低、反转逻辑强的行业和个股。然而,这种风格在即将到来的季度期间很有可能经历重大考验。“TEDA

宏利基金投资部总经理王鹏受访表示。

从各家机构最新研判来看,当前市场仍大概率表现为震荡调整。

“在盈利下行、剩余流动性上行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大势仍将是震荡为主。”华夏基金认为,“近一个多月的市场结构更多体现出了反转投资特征,我们判断,当下较为混沌的反转投资的格局只是暂时的。”

“开年大跌时,我们就一再强调,外部的宏观冲击没有结束,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压制高估值板块表现,景气赛道估值难以回到高位,春季躁动行情主线在元宇宙、疫情受损、低估值稳增长一边。”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婧指出。

王婧表示,在国内政策偏向稳增长、宽货币的目的在于宽信用的背景下,短期看,稳经济的方向更受益于政策,数字经济、基建地产仍是这段时间的主旋律,而且这些板块的估值在过去三年结构牛市中并没有抬升,反而在压缩。去年市场分化格局正在收敛,而风格的再平衡仍会保持一段时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