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玉米:去年囤粮净利润5000万 为什么今年破产了?

2021-12-20 14:38:00 来源:商讯精选

2020年至今,玉米的“疯狂”不仅体现在产量和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还体现在价格涨跌的波动中。

"玉米价格没有去年那么疯狂了。"

张铁岭是中国东北的一个粮食商人。2020年,因为玉米价格看涨,他动用托盘资金,加杠杆囤积了10万吨玉米。受益于玉米价格上涨,从当年年初最低的1700 ~ 1800元,甚至1600元,涨到了3000元。2021年1月,达到3100元的历史高点。短短几个月,张铁岭就实现了5000万~ 6000万元的净利润。

张铁岭不是个例。因为玉米疯狂涨价,“收粮即赚”,所有的粮商都赚了,但或多或少。

尝到甜头后,本来想今年继续“躺赢”。因此,在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玉米价格向下波动,这让交易者大吃一惊。与去年利润仅下降的张铁岭相比,它并没有损害自己的活力。大量交易者损失惨重,有的甚至破产。

2020年至今,玉米的“疯狂”不仅体现在产量和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还体现在价格涨跌的波动中。

粮食价格是一切价格的基础,要稳定物价,首先要稳定粮食价格。随着当前供需基本面的改善,玉米缺口炒作已经站不住脚。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今年玉米产量将增加238亿斤,随着更多的玉米和替代品进口,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做好家庭保粮的同时,要理性看待玉米市场形势,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出售粮食。

囤粮:惊心动魄的资本游戏

每年10月中下旬,全国各地的粮商都会聚集在东北地区,开始收购粮食。粮食的收购时间一般从当年的11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的4月底。秋粮是我国粮食年产量的大头,占70%以上;秋粮中的玉米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40%。

“张铁岭”的商业经验可以总结为“囤粮待涨”。综上所述,资金量少的粮商会寻找愿意提供托盘资金的“金主”,借助调拨将粮食提前锁入粮库,同意在某个时间点以现价出售,并偿还调拨成本,这就是自己的利润。

一般来说,贸易商采购一批粮食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托盘资金。一些激进的交易者会选择投入10%~15%的保证金,而“金老板”会提供90%的资金配置。从收购粮食到同意出售粮食期间,储存粮食的主要成本有两个:一个是托盘资金的利息,另一个是粮食的储存成本。这些是等价的,每月一吨粮的综合成本是25~30元,主流是26~27元。

在整个资本博弈过程中,“金老板”的风险相对最小。一方面可以赚取4%~5%的资金利息差,而资金成本可能只有4%~5%,会以8%~10%的价格借给交易者。另一方面,要求贸易商将收购的粮食存入指定仓库或自有粮库,让“金主”有可观的储粮收入。同时,“金主”控制着贸易商的粮食,有权随时处置这批粮食。交易者如果想赚钱,只能希望食品价格上涨。一旦粮食价格下行跌破成本线,贸易商要么追加保证金等待粮食价格上行,要么面临粮食降价风险。

这本身就是一个赌徒的游戏。2020年,玉米价格一路上涨。胆大的张铁岭大量囤粮,一下子就赚了7000-8000万元的毛利,扣除资金成本和仓储成本后,净赚5000-6000万元。

2021年1月,玉米价格延续去年底的强势走势,产区收购价飙升至每吨2800元,港口均价逼近2900元,南方销售面积达3150元。2-3月,玉米价格小幅下跌。这时,张铁岭又储备了许多玉米。为了控制风险,此前合作的“黄金业主”今年收紧了托盘资金额度,这其实是一个信号。然而,去年一夜暴富的交易员一直无法平静下来。因此,为了囤积更多的玉米,张铁岭找到了另一个资金托盘,但资金利率提高了。万万没想到,从3月到9月中旬,玉米价格连续半年多向下波动,让张铁岭损失惨重。

到目前为止,他仍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我刚刚失去了去年的净利润。我很幸运没有“爆炸”。一些激进的商人以每吨2800 ~ 2900元的价格购买谷物。如果定金只有10%,他们会在三四个月后卖掉。如果仅粮食价格下跌200元以上,就很容易“爆炸”。再加上100多元的综合成本,就相当于亏损了300多元,直接‘通仓’,不仅押金一分钱都没有,还把欠用人单位的钱还上了。”

“今年这批囤粮上涨的贸易商,都是亏损在‘1000万’。这些人的库存很大,粮食储存都是靠第三方资金支撑的。存储和利息成本惊人,加上终端。

消费不旺,价格掉下来,结果就大量赔钱。”杨子荣是另一位东北粮食贸易商。

对比去年和今年的玉米形势,他认为,去年行业内认为缺玉米的形势是普遍的,再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都去“疯狂”抢玉米,透支了玉米的涨势。今年的价格波动,尤其是四季度价格上行,是理性小涨,而非疯涨。

杨子荣称,北方的价格受南方的需求影响,“近期玉米价格坚挺,短期内下不来”。一是今年种植成本提高,二是贸易商渠道库存、用粮企业终端库存较低,近期的采购量要备货到年后,需求量大,“近期往南方装船发运的船期较多。”

玉米价格波动的背后

玉米价格的涨跌,对“张铁岭”们来说,不可谓不惊心动魄。而在这场囤粮游戏背后,围绕着价格波动,也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紧密相关的连锁反应。可以说,价格波动既是因,又是果。

从整体来看,2021年玉米价格走势呈现“前高后低”。正是3月~9月这波下行,尤其是7月~8月,触发强平线后的大量抛货,玉米价格暴跌引发“囤粮客”的巨亏,部分贸易商惨遭淘汰。与此同时,“金主”风控更加严格,提供托盘资金的意愿下降。之所以今年的玉米价格并未出现类似于去年的“疯狂”上涨态势,炒作资金的消退能够给出部分解释。

玉米价格为期半年多的震荡下行,也与进口激增、国家持续拍卖陈化粮有着直接关系。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中国企业就开始有意识地大量进口玉米及高粱、大麦、木薯干、DDGS等玉米替代品,以平抑玉米价格上涨之势。

2020年,中国进口玉米1130万吨,同比增加135.7%;仅12月这一个月,就进口225万吨,同比增长207%。2021年前十个月,玉米净进口2623万吨,同比增2.7倍;再加上2324万吨的四种替代品进口,一共进口4947万吨,同比增1.6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从2020年四季度至今,国家也开始有意识地拍卖陈化小麦、陈化水稻以替代玉米,满足饲用需求。

于是,玉米价格出现滞涨,并延续到2021年2月末3月初。随着玉米及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供应紧张局面松动,玉米价格出现向下的破位走势。从3月开始,销区与产区“价格倒挂”(价格差小于运费)现象持续三个月,南方销区玉米有价无市,需求锐减至最高七成。受此影响,现货价格走弱,前期大量囤积玉米的贸易商,由于资金利息、仓储费用不断增加,出现市场恐慌,导致9月产区玉米价格一度跌破每吨2400元,较2021年一季度高位下跌500元。

到了9月,北方玉米临近收获季节,玉米价格有快速反弹之势。不过,这波反弹乏力,从9月下旬至今,玉米现货价格每吨上涨200~250元,不及年初创下的历史高位。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解释称,引爆玉米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具有持续性。受暴雨洪涝天气影响,华北玉米产量、质量有所下降,引发市场对本年度玉米供应的担忧,再加上东北地区也遭受10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及11月初暴雪天气影响,粮食流通受阻,这些气候因素的影响是暂时的。同时,养殖业需求已经见顶,不能因为近期生猪价格有所上涨,饲料需求量回升而产生错觉,而盲目追涨玉米价格。

林国发称,从2008年至2016年,再从2016年至今,这两个阶段的玉米价格涨跌,从根本上来讲,都与供需关系有关。

在执行临时收储政策期间,饲料加工业和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刺激玉米需求增加,供应偏紧,导致价格上涨,这既有政策因素,也有市场因素。为了消化执行临储政策期间带来的天量库存,以2016年为起点,中国启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增强玉米消费能力消化库存。

至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疫情,国内玉米库存基本告罄,再加上养猪业产能恢复,同时,新粮上市前,东北粮食主产区历史上首次在半个月内就三次遭受台风袭击,这些因素都为资本炒作玉米涨价提供了想象空间。于是,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大量囤粮,玉米价格也在2020年初至2021年1月这段时间上涨近70%。

对于2021年9月至今的玉米价格反弹,豫章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付恭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玉米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中国粮食供给充足的根本状况并未改变,今年玉米产量、进口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同时饲料需求量见顶回落。再加上,长期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调控粮食价格波动措施,任何人都不能低估中国政府稳定物价的决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