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发现脉冲存储的“灰色业务”:开口少 资金价格暴跌

2021-12-30 14:40:00 来源:证券日报

随着年底临近,定期存款考核成为商业银行“期末必答题”,基金经纪人的活跃度明显提升。近日,记者的“潜伏”基金经纪人异常热闹,每小时都有不少经纪人发布冲动存款的消息。与此同时,从12月15日开始,记者微信好友中不少经纪人在朋友圈发布年终冲动信息,本周一天就发了不止一条。

事实上,选择月末、季末、年末的贴现冲动,甚至借助经纪人完成业务指标,已经成为银行业多年的“潜规则”。这种行为明显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约束“抢时间”行为。

但是,从目前货币经纪人的活动来看,这条灰色路径并没有被完全切断。不过,一些券商也表示,“银行开业数量减少,资金价格‘跳水’至去年底的一半以下”。这也可能从侧面解释了银行基层网点和银行员工的合规意识正在提升。

经纪人在年底很活跃。

有一个统一的“行话”

记者今年年初加入了“冲动型定期存款群”的一个QQ群,群里有400多人。记者注意到,12月初,群内每天约有几十名网红,主要发布一些日常阳光信息。然而,随着年底的临近,该群的在线用户数量也有所增加。12月29日14时,在线用户数一度突破200。与此同时,记者所在的另一个1700人的QQ群在线人数达到了500人。

记者注意到,基金经纪公司近期发布的大部分消息都指向年终冲动,他们有一个统一的“行话”,其主要结构是:银行开业的规模和时间。以集团内某券商发布的消息为例,“某国有银行,200,31-1,有钱来”,翻译过来就是说国有大银行需要一笔钱,额度200万,12月31日存入银行,2022年1月1日可以支取或转账,除了钱什么都准备好了。

一般经纪人发布的信息都没有明确包含利率,这就使得有兴趣的人需要和他们私聊。《证券日报》记者谎称“公司老板有资金”,并补充了一位放出500万元资金的经纪人王攀(化名)。记者说,他不在乎是哪家银行,只要利率高。对方回答:“现在不高,年底会是8.5(日利率)。”

目前活期存款基准年利率为0.35%。更直观的说,也是100万元的存款。普通银行活期存款一天的利息约为9.6元,而850元的利息可以通过王攀对银行一天的冲动获得。

某些银行评估规则的变化

年终冲动需求减少。

记者发现,目前的利率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当被问及原因时,王攀说:“最近开口少了,价格会‘跳水’。”

至于资金短缺的原因,记者从另一位经纪人徐洋(化名)——“部分国有银行月末不查存款规模”得到线索。记者作为中介咨询他时,他给出的订单价格是“1.9万到1.95万”。

银行间流动性充裕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为保持年末流动性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12月27日至29日,分别开展逆回购操作5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总投资4500亿元。同期逆回购到期300亿元,因此净投资4200亿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12月29日隔夜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1.343%,为当月最低水平。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近年来冲动现象有所减少。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存款偏差的评估;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存款利率的监管,规范了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严格限制了高利率储蓄和冲动的现象。

2018年6月,联合央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存款偏差管理。简化指标值的计算方法,季末月份和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标计算标准;将监管指标值从3%调整到4%。

北京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我们银行已经很久不买存款了。考核指标变了,年底一时冲动没有意义。”

对于银行来说,特殊节点的存款金额并不能代表正常的日均存款水平,这样的冲动存款往往来去匆匆,不仅不能有效增加存款规模,增加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反而会导致金融体系资金不稳定,统计数据不准确。此外,银行通过经纪人存钱也是违法的。《通知》明确表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规范吸收存款行为,不得通过个人或机构等第三方资金中介机构吸收存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