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争议:万亿巨擘的三场“保卫战”

2022-08-02 11:0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历时一年多的5.18亿元专利侵权案尚未尘埃落定,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又对中新航空发起新一轮攻势。

8月1日,记者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处获悉,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对中国新航提起新的专利侵权诉讼,索赔1.3亿元。目前,福建省高院已受理此案。同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起诉中国新加坡航空公司不正当竞争。

此外,去年7月还起诉了5起索赔金额高达5.18亿元的专利侵权案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中创新航专利案涉案金额超过6.48亿元。

7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新航提出的5项专利无效请求中,有3项被主动撤回,另外两项被判定全部或部分有效。

随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证实,中新航空此前提出了5项无效专利主张,均未成功,法院已经启动了实质审理阶段。“一方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尊重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并愿意与行业参与者就知识产权许可保持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打击恶意侵权,维护市场良性竞争。”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强调。

7月27日,中创新航在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发布声明回应:目前诉讼及涉及的专利无效仍在审理阶段,尚未有生效判决。中创新航也在声明中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但打着‘保护创新’的旗号,利用覆盖先前已知的公共技术的非创新性专利‘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有违专利法的立法宗旨。”

双方相持不下。一方面,行业龙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强势表态打击侵权行为;另一方面,后起之秀创信行影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恶意打压同行。到底是对是错,还需要等待法院的最终判决。

然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与另一家竞争对手蜂巢能源公司之间的诉讼在5个月后告一段落。

此前,由于9名员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向蜂巢能源索赔900万元。7月18日,蜂巢能源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收到蜂巢能源500万元的和解金。

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热,动力电池市场也在快速增长。除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中国的二线电池公司也在迅速崛起。

韩国研究机构SNE研究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的加载量为69 GWh,市场份额为34%,位居全球第一。中创新航在LG、比亚迪、松下、SK、三星之后,排名第七(中国企业第三),全球载重量9GWh,市场份额4%。蜂巢能源全球装机容量3GWh,排名第十(中国企业第六),市场份额1%。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领先地位依然明显。然而,由于规模基数大,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十大企业中增速最低。上半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装载能力增长111%,中国新航和蜂巢能源增速分别为163%和152%。

专利战

与当代人的争议

据披露,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起诉AVIC锂业侵犯了5项电池相关专利,涉及正极极片、电池、防爆装置等技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AVIC锂电池被要求停止生产和销售上述侵权产品,并向其索赔1.85亿元。同时,要求CNY 300万元支付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为停止侵权所产生的费用。

此后,AVIC锂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涉案专利无效宣告请求。由此,双方围绕专利问题展开了一场诉讼战,历时近一年。

今年5月,记者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获悉,由于涉案产品价值巨大,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向法院申请增加赔偿金额,要求新航赔偿5.1亿余元。

中创新航,原名AVIC锂电池,成立于2007年。近两年被称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黑马”。2021年,其装载能力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三。中创新航于今年3月正式向HKEx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该公司表示,计划到2025年达到300GWh的产能目标。

中创新航从2018年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刘靖宇出任中创新航董事长后,中创新航进行了两大业务转型:从商用车到乘用车,从磷酸亚铁锂到三元锂。

新玩法效果显著。中创新航很快推出了5系三元电池,通过低价策略获得了不少客户。

“为了做三元电池,AVIC锂电从当时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挖了很多人。”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航的技术改造日新月异,推出时已经非常成熟,价格也很低,当时确实引起了一些质疑。

那么,新航为什么会“惹恼”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呢?在业内看来,专利纠纷的导火索主要是因为中新航空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抢走了客户。

需要指出的是,新航吸引客户的主要原因是低廉的价格。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整车毛利率分别为4.8%、13.6%和5.5%,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自2020年年中以来,整车毛利率基本稳定在27%以上。2019-2021年,中创新航营收从17.33亿元飙升至68.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8.28%。但直到2021年才首次扭亏为盈,2019年-2021年,中创新航分别盈利-1.56亿元、-0.18亿元、1.12亿元。

当然,与宁德时代的专利诉讼,为中创新航赴港IPO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一旦被判侵权,中创新航不仅面临着高额赔偿,还面临着产品停售的风险。

中创新航在招股书中提到,宁德时代的侵权指控缺乏依据,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时就五项由宁德时代持有的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无效,该申请正由后者进行审阅。

人才战

相比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的针锋相对,宁德时代起诉蜂巢能源不正当竞争最终以500万元的和解赔偿款划上句点。

这起事件的背后,则是动力电池行业大发展所带来的人才争夺战。

今年2月,宁德时代对蜂巢能源提起诉讼,案由为不正当竞争。多份法院判决书显示,2018年至2019年间,九位宁德时代员工在离职后,分别加入无锡天宏和保定亿新,为宁德时代的竞争对手蜂巢能源提供服务。法院认定,无锡天宏和保定亿新均为蜂巢能源的关联方。

宁德时代认为,这九人违反了与其签订的《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下称竞业协议),因此要求他们赔偿违约金100万元。

九人在宁德时代任职期间,分别担任主任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和市场专员等职,竞业协议时间从两年到3个月不等。其中,据披露,加入保定亿新的5人在宁德时代的月工资约为8000元-20000元,工作时间3个月到两年不等,离职后收到的每月竞业赔偿金为2603.4元-6843元,限制年限1年-2年不等。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对于为何有和解款,蜂巢能源方面称,双方认识到,和解本身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最佳途径。双方在不伤和气并保障双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平等协商把问题解决,和解款是双方和解过程中讨论决定的。

不过,宁德时代和蜂巢能源的案件,也引发了行业对于“宁德时代是否滥用竞业协议”的讨论。

“在电池行业,宁德时代是个很好的工作平台,有利于以后的发展,但内部很‘卷’,工作竞争压力很大,很多部门要885甚至886。但想要离职需要考虑竞业协议,不然或许需要转行。”7月28日,有宁德时代员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告诉记者,宁德时代7级以上员工就需要签竞业协议,而大部分研究生学历加入宁德时代就能到7级,不签无法办理入职。不过,竞业协议中也明确提到了一定期限内的竞业协议金。

根据网上流传的宁德时代竞业协议中的竞争企业名单,国内外主要的动力电池公司都包含在内。因此,有前宁德时代员工告诉记者,更好的去处是宁德时代的合资公司或者主机厂。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之下,对于人才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某二线电池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确实有部分员工在宁德时代工作过。并且,他还表示,宁德时代起步早,早期培养了很多人,随着人才流动,大部分电池厂都有员工曾经在宁德时代工作的背景。

而对于正在快速崛起的二线电池企业而言,拥有在宁德时代工作背景无疑是其“挖角”的重要加分项。但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人才流动的加快,宁德时代也通过竞业协议,防止商业秘密泄漏。

不过,也有质疑的声音称,“滥用”竞业协议限制了普通员工的职业发展,头部企业借此形成技术垄断,有碍行业整体发展和技术创新。

“通过和蜂巢能源的纠纷,宁德时代主要是表现自己的态度,防止其他企业高薪挖人,特别是技术研发人员,从而防止技术外泄。”有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市场战

宁德时代之所以占据市场龙头地位,巨大的优势在于客户覆盖面更广,通过规模优势带来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但宁德时代并非没有隐忧。

事实上,今年以来,叠加上游涨价和下游保供双重因素,二线电池厂或迎来突围的窗口期。当前,电池供应端存在着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与疫情影响的挑战,车企为保障动力电池供应安全采用2家及以上供应商,这势必会压缩宁德时代一部分成长的空间。

同时,主机厂为了应对原材料上涨,深度进入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有的开始自己造电池,投资矿厂,也会对动力电池企业带来影响。尽管多数电池企业已经通过摊薄自己的利润空间来维持车企订单量的稳定,但越来越多的主机厂为了维持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正在加大在电池领域上下游的投资。

比亚迪加快电池外供与一汽成立合资公司,大众中国入股国轩高科成为第一大股东,奔驰入股孚能科技……当主机厂培养起自己的电池供应公司,宁德时代在其供应链中的位置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想要守住市场份额,和二线电池企业的正面竞争在所难免。

当然,除了国内市场,宁德时代更大的机会在海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海外市场,宁德时代在与日韩企业的竞争中并不占据优势。

虽然LG新能源和松下在中国市场较为惨淡,但在欧美和其他海外市场占据优势,市场份额均高于宁德时代。日韩企业早已在欧洲、美国等地布局,尽管宁德时代已经在德国建厂,并获电芯生产许可,但仍需时间打开市场局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